漏斗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脊髓型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MARD1 [复制链接]

1#

病例资料:患儿,男,5+个月。

主诉:发现四肢无力5月余。

现病史:患儿于出生后即有四肢松软,2月前家属发现患儿未能抬头,双下肢可挪动,不能抬离床面,双上肢能抬动并握持小件物品,会吃手指。患儿哭声小,不会笑出声,吃奶量小,目前表现为双上肢可抬动,不能举过头顶,双下肢能平行挪动,不会蹬腿,哭声低弱,不会咳嗽,吃奶速度慢(每次约60ml,需30-60分钟吃完)。门诊头颅MR:髓鞘发育落后。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收入院。

既往史:反复多次“肺炎”住院,胸片,胸部CT提示肺炎,纤维支气管镜喉软骨未见异常。

出生史:G2P2,足月儿,顺产出生,出生体重g,否认窒息抢救史。

喂养史:人工喂养。

生长发育史: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水平。现不会抬头,不能翻身,会笑不会出声,哭声小。

查体:体温:36.4摄氏度,脉搏:次/分,呼吸:42次/分,体重:4.5Kg,头围39cm。发育落后,营养不良,皮肤菲薄,皮下脂肪少,漏斗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脏、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能平行移动不能抬离床面,双上肢能抬离床面,不能举过头顶,四肢肌张力偏低,双足背屈,踝关节紧张,弹足底有反应,双侧膝、跟腱反射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

入院诊断:1.精神运动发育迟缓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脊肌萎缩症?

入院后予以理疗、运动、营养神经等康复治疗。

患儿入院后第4天有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凝视,嘴唇抽动,四肢僵硬强直,伴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持续约5分钟可自行缓解,吸氧、镇静后缓解,后查血钠mmol/L,予纠正低钠血症。

入院后第5天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吸气时有三凹征,无口唇发绀,血气提示:CO2潴留,次日因呼吸困难、心率快转入PICU。予以NCPAP模式辅助呼吸。期间患儿呼吸浅慢、发绀,血气提示CO2潴留,改用SIMV模式辅助通气。

多次查胸片提示双肺散在炎症,左肺不张;

肌电图:双下肢周围神经受损(神经传导速度未测出);

血氨:44.9umol/L;生化:ALT80U/L;

脊肌萎缩症MLPA检测:未检测到SMN1因子外显子7、8的杂合缺失或纯合缺失突变;

脑电图:1、背景活动稍变慢,枕区优势不明显;2.睡眠周期大致正常;3.清醒期右侧额极、颞区偶见尖慢波;

血尿遗传代谢未见异常;

血气分析:

胸片检查

全外显子组检测结果:

IGHMBP2基因的致病变异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远端脊髓性肌萎缩1(Spinalmuscularatrophy,Distal,autosomalrecessive,1;DSMA1)[MIM:],也称为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pinalmuscularatrophywithrespiratorydistresstype1,SMARD1),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足畸形,突发膈肌麻痹,呼吸衰竭等。该病通常于婴幼儿期发病,早期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和呼吸杂音,哭声弱,喂养困难,复发性肺炎等。该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结合本病例患儿:1.起病年龄小,病程长,突发加重。2.低出生体重儿。3.生后哭声低下、喂养困难、远端性肌无力,以下肢为著。4.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窘迫,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反复肺部感染,撤机困难,胸片提示右侧膈肌上抬,膈肌麻痹;5.神经、肌肉系统: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无热抽搐,对称性远端性肌无力,远端肢体受损重于近端,可见脂肪垫,足背伸,踝关节挛缩。结合基因检测报告,IGHMBP2基因两变异分别来自父母,形成复合杂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诊断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pinalmuscularatrophywithrespiratorydistresstype1,SMARD1。

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pinalmuscularatrophywithrespiratorydistresstype1,SMARD1)是主要累及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以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和四肢远端肌无力为临床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儿与典型的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患儿不同,并无首发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而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膈肌麻痹导致的呼吸衰竭。

SMARD1是由于染色体11q13-q21上的免疫球蛋白μ-结合蛋白2(immunoglobulinm-bindingprotein2,IGHMBP2,OMIM*)基因的突变。IGHMBP2是1,5’-3’DNA/RNA-解旋酶超家族,除了解旋酶结构域外,还含有R3H型单链核苷酸结合域和和一个锌指区。IGHMBP2特异性的表达在运动神经元和肌细胞。在细胞代谢中,IGHMBP2已发现参与转录调节和tRNA的加工处理。体外SMARD1相关的功能分析发现,IGHMBP2突变主要引起解旋酶的功能改变,目前发现的大部分错义突变都位于解旋酶域并且破坏RNA/DNA解旋活性。然而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1]。

患儿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体内IGHMBP2蛋白残留水平。

常见临床症状:

大多数SMARD1患儿初生后一般情况较好,肢体活动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异,部分患儿有哭声低下、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非特异性表现。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6周~6个月出现远端性肌无力,以下肢为著,伴有突发性呼吸窘迫,病情进展迅速。

呼吸系统

SMARD1的早期临床表现多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吸气性呼吸困难、发绀、频繁发生的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肺炎等。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性表现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膈肌麻痹、呼吸窘迫并危及生命。患儿急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进行辅助呼吸。SMARD1患儿的膈肌麻痹往往发生在出生1个月后,很少发生在出生1周内。婴儿期呼吸运动通常以腹式呼吸为主,吸气时膈肌收缩并下移形成胸腔负压使肺部扩张。因此,患儿的呼吸困难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2]。患儿一旦发生膈肌麻痹,很难恢复自主呼吸,导致呼吸衰竭,需终身依赖辅助呼吸。部分患儿病程中从未出现呼吸衰竭,可能与体内IGHMBP2蛋白残留水平较高有关[3,4]。

肌肉与骨骼系统

SMARD1患儿表现为对称性远端性肌无力,逐渐向肢体近端及躯干蔓延。典型的SMA患儿一般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即大腿不能动,但踝关节和脚趾能活动。然而SMARD1患儿则与之相反,大腿或手臂尚可运动,但踝关节、脚趾或手腕却不能活动。大部分SMARD1患儿首先累及下肢远端。出现踝关节挛缩比较早,上、下肢指节可出现特征性脂肪垫。膝腱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发生呼吸窘迫后,患儿的肌无力进展非常迅速。

神经系统

部分SMARD1患儿合并精神发育迟缓,痫样发作,面部表情肌受累和舌肌震颤,也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易出汗、神经源性膀胱或尿失禁。日本报道一例女性患儿随访至9岁时出现弥漫性脑萎缩[5]。美国一名20岁男性患者存在感觉缺失,中-严重的认知障碍和交流困难[6]。

心血管系统

SMARD1患儿可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极个别患儿死于心力衰竭。

其他

SMARD1患儿在孕期可出现宫内发育迟缓,如胎动减少、羊水过少、早产等,其中小于胎龄儿约占45%[7]。

神经电生理

电生理显示胫神经、腓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下降,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